大家有沒這種經驗呢?好像有時候明明鬧鐘已經響了,卻怎麼也醒不過來,或是不想醒來。 這種感覺又好像似夢似醒的狀態,其實正是代表你正處於「快速動眼期」。所謂的「快速動眼期」,指的是身體仍在休息,但腦部已經醒來開始運作的狀態。 換句話說,便是處在「冥想」的狀態中。 要進入冥想狀態,通常必須透過禪坐、瀑布沖打修行等方式,在特別的場所、或經由專人指導後才能成功。
其實,早晨在被窩裡,就可以很自然地達到冥想的狀態。
據說人類在冥想狀態中,比較容易表露出自己內心的願望。 所以,若你是不太容易坦誠面對自己的人,不妨好好利用一下冥想。尤其當你對未來感到迷惘時,更適合進行這種冥想練習。
方法很簡單,一旦你發現自己進入了冥想狀態中,請先拋開所有的抗拒,抱著「真希望自己三年後能變成那個樣子」的想法,想像自己希望成為的理想模樣。例如,「我想擁有自己的店」或「希望我的英文變得很棒」等,什麼樣的想法都可以,讓你心中的願望充分表露出來。 因為這個時候,會潑冷水、會引發「不可能啦」「這是痴人說夢吧」等念頭的冷靜思考能力尚未覺醒,因而讓你有機會坦承面對心中的願望,並描繪出理想中的自己。 清楚描繪出自己的理想模樣後,接著想像一下毫無長進、原地踏步的自己吧。那個荒廢了三年光陰的自己。 等到兩個自己的模樣都清楚浮現腦海後,請分別向不同的自己提問。
首先,你可以先對著你想成為的那個自己,提出以下的問題:
「例如:現在的你已經成功變身為理想的模樣了,三年前,你是怎麼踏出那一步的呢?」
三年後你想成為的那個自己,便會告訴你他做了些什麼,例如去上與證照考試有關的課程、買了英語會話教材開始自學、還是下定決心轉行?為了讓現在的你變身為理想中的自己,這些行動即是目前你必須做出的改變、必須踏出的第一步。
接著,再問問那個與現在的你幾乎沒兩樣的自己:
「跟三年前的自己相比,你幾乎毫無改變。為什麼呢?是因為其實你很清楚該做些什麼,但就是沒有付諸行動?」
然後,那個毫無改變的自己,便會把答案告訴你。 答案說不定會是—雖然理想中的自己說過該怎麼做,但當初卻沒聽他的?進行到這個步驟,大概會花你1分鐘。
其實,我們本來就很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麼,但卻替自己找了許多不去執行的藉口,結果便創造出毫無長進的自己。能讓你成長的關鍵,其實就握在你自己手中。
見過了三年後的自己,確認該踏出的第一步是什麼後,便該將它視為基準,進而落實於當前的生活。這樣的改變,便能讓你在三年後達到自己期望的狀態。
我一直定期執行這個冥想練習。 因為搞不清楚自己期望的理想狀態,就像是沒有目標的旅行一樣,不知道接下來該走向哪條道路,只能惶惶度日。 靠著冥想練習來弄清楚自己的理想與願望,並接著確認這些理想與願望,不但能讓眼前的迷惘與不安煙消雲散,還能進一步看見自己的未來。為了達成這個目標,花在冥想練習上的這1分鐘,是萬萬不可或缺的。
獻給不滿現狀的你